秋冬低温干燥,会让长期卧床的褥疮患者面临血液循环变慢、皮肤屏障受损的问题,易导致创面恶化或诱发新压疮。护理需围绕“保温度、护皮肤、减压力、强营养”核心,兼顾科学与细致。
一、皮肤护理:抗干燥,防损伤
秋冬皮肤易干裂,需做好“清洁+保湿+防护”:清洁用37-40℃温水、温和无皂清洁剂,轻擦创面周围皮肤,渗液用无菌纱布蘸干;健康皮肤涂无香精医用润肤乳,创面周围抹薄凡士林;穿宽松纯棉衣物,换床单时抬身抽拉防摩擦,足跟等发红部位贴水胶体保护贴
二、体位管理:勤翻身,巧保暖
患者易因怕冷不愿翻身,需“定时翻、巧保暖”:翻身不低于每2小时1次,夜间可延至3小时,采用30度侧卧避免足跟、骶尾部受压;翻身前预热衣被,用外包毛巾的暖手宝(≤50℃)临时保暖,避开创面防烫伤;身下垫充气床垫(按压下陷2-3厘米为宜)或软枕分散压力。
三、环境调节:衡温湿,少风险
室内需“温湿适宜、定期通风”:温度22-24℃(不低于18℃),湿度50-60%,干燥时用每日清洁的加湿器;每天通风2次各30分钟,通风时转移患者或用屏风遮挡,防冷风直吹创面。
四、营养支持:补得对,促愈合
秋冬需充足营养助力创面修复:每日吃1-2个鸡蛋、50-100克瘦肉等优质蛋白;补维生素C(猕猴桃、菠菜)和锌(牡蛎、南瓜子);食欲差时做粥、羹等软烂食物,忌辛辣过咸。
五、创面观察:早发现,早处理
每天观察创面“颜色、渗液、气味”:红转紫、渗液浑浊有异味或创面发黑,可能是感染或坏死征兆,别自行涂药,及时联系医护。
秋冬褥疮护理重在细节,守住“皮肤不长期受压、创面不受冷干、营养不缺失”的底线,就能帮患者平稳过冬,为创面愈合创造条件。
英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