褥疮(压疮)是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人群的常见挑战。妥善清理创面是护理的核心环节,能有效促进愈合、预防感染。但务必谨记:严重或深部褥疮的清理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或在指导下操作。以下指南适用于家庭护理中一期(红斑未破)和浅表二期(表皮破损)褥疮的日常清洁:
核心原则:无菌、轻柔、观察
1. 准备阶段:创造清洁环境
洗手护理前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,这是预防感染的道防线。
环境:确保操作区域干净、光线充足。
物品准备(无菌原则):
清洁液:生理盐水(0.9%氯化钠溶液)是。它温和无刺激,不损伤新生组织。避免使用碘酒、酒精、双氧水等消毒剂,它们会破坏新生细胞,延缓愈合。家用可用煮沸冷却后的温开水或淡盐水(严格按比例配制)应急。
清洁工具:无菌纱布块、无菌棉球或一次性无菌棉签。切勿使用同一棉球反复擦拭不同部位。
盛装容器:干净的小碗或弯盘盛装清洁液。
垃圾袋:专门收集污染敷料和废弃物。
干净毛巾/纸巾:用于轻轻拍干周围皮肤。
根据医嘱准备的敷料(如需要更换)。
2. 清理操作:轻柔是关键
移除旧敷料(如有):由四周向中心小心揭开,若粘连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移除。观察渗出液量、颜色、气味及创面情况。
冲洗(方法):
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,从创面中心向外围轻轻冲洗。这样能将污物带离创面,避免冲回中心。
或用大量生理盐水轻柔淋洗创面。
目的:冲走表面的分泌物、碎屑和松散坏死组织,避免机械摩擦。
擦拭(仅在必要时、非常轻柔):
如果必须擦拭(如较粘稠的分泌物),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蘸取足量生理盐水。
采用“点蘸”或非常轻柔的“滚动”动作,由创面中心向外围单向进行。禁止来回擦拭!
每次只用一个棉球/纱布块擦拭一个区域,擦一次即丢弃,换新的继续。
重点:
只清理创面本身及紧邻的少量周围皮肤。
避免用力擦洗、刮擦创面。这会损伤脆弱的肉芽组织,造成二次伤害。
不要试图强行清除牢固附着的黄色/黑色坏死组织(腐肉或焦痂)。这需要专业的清创技术,自行处理极易损伤深部健康组织或引发大出血、感染。交给医护人员处理。
一期褥疮(皮肤完整发红):只需清洁周围皮肤,发红区域不可按摩,可用清水或温和清洁剂清洗,动作极其轻柔,彻底拍干。
3. 清理后处理:保持干燥与保护
拍干:用干净无菌纱布轻轻拍吸*创面及周围皮肤,使其完全干燥。勿擦拭!
观察记录:再次检查创面大小、深度、颜色、渗出液(量、色、气味)、周围皮肤状况(红肿、浸渍、皮温)。记录变化。
上药/覆盖敷料(遵医嘱):
如有医嘱使用药膏/喷剂,按指示薄层涂抹于创面。
根据褥疮分期、渗液量、医嘱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覆盖:
一期:保护性敷料或水胶体敷料。
浅表二期(少量渗液):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。
渗液多:吸收性强的泡沫敷料或藻酸盐敷料。
目的:保持适度湿润环境(利于愈合)、吸收渗液、保护创面免受摩擦和污染、方便管理。
处理污染物:将所有使用过的棉球、纱布、敷料等放入垃圾袋密封,按医疗废弃物处理。
重要警示:何时必须就医?
三期、四期褥疮(深达皮下组织、肌肉或骨骼)。
创面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、恶臭、颜色异常(灰暗、发黑)。
创面迅速扩大或变深。
患者出发烧、寒战、精神萎靡等全身感染症状。
创面出血不止。
创面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加剧、出现红色条纹(淋巴管炎)。
自行清洁护理后未见改善或持续恶化。
预防重于:清理之外的基石
解除压力:严格定时翻身(至少每2小时一次),使用专业减压床垫/坐垫,保持关节悬空(如足跟)。
减少摩擦与剪切力:搬动时使用过床单/转移板,避免拖拽;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。
营养支持:保证充足热量、优质蛋白质(肉蛋奶豆)、维生素(尤其维C、A)和矿物质(锌)摄入。
皮肤护理:每日检查全身皮肤,保持清洁干燥(尤其大小便失禁后及时清洗),避免潮湿刺激;使用温和润肤剂防止干燥。
管理失禁:及时清理排泄物,使用皮肤保护剂(氧化锌软膏等)。
褥疮清理是一项需要耐心、细致和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的操作。轻柔冲洗是核心,避免擦拭是铁律。家庭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护浅表创面、维持清洁、密切观察并及时识别需要专业处理的迹象。面对任何超出浅表破损的褥疮,或出现感染征象,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。专业的伤口评估和规范是复杂褥疮愈合的根本保障。将科学的清理与积极的预防措施相结合,才能地减轻患者痛苦,促进康复。